湾区 资讯

北上广深,到底谁更厉害?

2020-09-1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作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联合发布了《机遇之城2020》报告。

报告显示,无论是体量规模或者发展质量上,“北上广深”已经是中国名副其实的“超一线”城市,在国际上都有各自的影响力。

《机遇之城2020》报告观察对象涵盖42个中国城市。评估工具包括十个观察维度,涵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

从单维度排名来看,北上广深表现不一,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不同侧面。

智力资本和创新:北京和广州并列第一

维度变量:专任教师变动率、高等教育规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支出、文化程度

在智力资本和创新方面,北京和广州并列第一,长沙、南京、上海紧随其后。《报告》指出,北京和广州排名相同但各有特色,北京在科研和科技投入方面优势显著,广州在高等教育规模上持续领先。

具体来看,“高等教育规模”排名靠前的城市中,除传统教育大省中的广州、郑州、武汉、济南外,成都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该变量排名第四。

高学历、高技能人口比例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愈发重要,沈阳在“文化程度”变量中与广州、长沙并列第三。

“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靠前的城市除北京、上海外,南京、武汉、西安发挥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色,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科技支出”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创新投入意愿,澳门、深圳、珠海、北京、上海位列前五,说明这几个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府投入力度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每年安排财政科研基金的1/3用于基础研究,充分发挥了科技财政支出的引导作用。

技术成熟度:深圳排名第一

维度变量: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支付、数字中国、专利授权量

“技术成熟度”重点衡量城市的技术发展水平,这些技术应该是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或已经投入使用的成熟技术。

这一维度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北京、杭州、上海。深圳继续高分领跑,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为目标,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专利授权”“数字中国”两个变量分别排名领先。

2019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内发明专利公开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二,其中5G领域专利公开量位居第一,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方面优势显著。

广州“移动电话普及率”、“数字中国”两个变量表现优秀,反映了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应用。

北京数字化基础雄厚,尤其是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领先,产业互联网驱动城市数字化进程趋势明显,且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强、数字政务起步早,“数字中国”指数保持领先优势。

《报告》指出,“技术成熟度”呈现一定的区域发展特征,技术创新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实力显著领先,“专利授权”变量中,深圳、中山、珠海、佛山、广州均位列前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交通和城市规划:深圳与南京并列榜首

维度变量:道路面积、市民出行、轨道交通、交通拥堵、绿化、城镇化

在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中,深圳与南京并列榜首,随后是苏州、广州、厦门、大连、成都、北京、青岛和杭州。

交通拥堵是普遍的大城市病症状,北京、广州与上海分列第41位、37位和36位。交通拥堵程度是城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运行的综合结果,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上海,依靠其最广的轨道交通覆盖面,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路面交通的压力。人口和车辆同样高度密集的深圳位于维度第15名,近年来大力打造的智慧交通系统开始发挥效用。

在“城镇化”变量中排名前五的城市全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与其超过88%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符。

佛山和中山在“道路面积”变量上也表现优异,珠海的绿地覆盖率名列前茅,但由于人口密度不高,且大湾区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对节点城市的交通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这三个城市的“市民出行”与“轨道交通”变量排名靠后。

港澳虽然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但也受制于城市空间与格局,在人均道路面积与建成区绿化率方面排名靠后。

可持续发展:深圳排名第一

变量:水资源、污水处理、空气质量、人口规模、人口流动、劳动力

深圳在本维度排名第一,主要得益于其强劲的人口增长,在“人口规模”与“人口流动”两个变量上拔得头筹。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本维度普遍表现不俗,紧随深圳,广州、珠海、中山和佛山分列第2、7、10和12位,主要源于在“水资源”与“人口流动”两个变量上的优势。

“水资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人均水资源相对北方城市较为充裕,并且广东省近年来持续关注和改善珠三角水资源利用情况;未来广东省还将通过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建设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人口流动”方面,中山与佛山分列第2、3名,广州与珠海也位列前十,这样强劲的人口吸引力首先得益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创新平台、就业环境与包容氛围;其次,大湾区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与内在梯度分明的城市产业有利于整体人才链的良性升级;与此同时,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使得人口增长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活力在整个区域内得以共享。

空气质量可以说是城市的绿色名片,这一变量中,在常年名列前茅的海口、厦门、福州、香港和澳门等东南沿海城市之外,贵阳、昆明和南宁等西部内陆城市也表现优秀。

宜商环境:深圳排名第一

变量:创业活力、外贸依存度、物流、收支平衡、营商环境质量

在宜商环境方面,深圳往年一直名列前茅,今年也拔得头筹位列第一。深圳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有口皆碑,2019年更是诞生全国首张“秒批”公司营业执照,表明深圳在优化宜商环境方面的速度和决心。

近年来,深圳着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根据城市特色有针对性的投资,发挥长处补齐短板,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也可以看出深圳对未来保持经济活力的长远谋划。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创新的制度和更加开放的经济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在“宜商环境”维度上,苏州、宁波、无锡、佛山和中山这五座城市表现出超出城市综合水平的优势。

相关:北上广深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