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飞架:东莞赶抢窗口期

2017-04-1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YGA.CN

QQ截图20171129114027.jpg

2016年9月27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图为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的风帆造型桥塔新华社图

QQ截图20171129114046.jpg

QQ截图20171129114050.jpg

3月13日10时许,大雾过后的珠海桂山岛,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壳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按工期算,4月底就能完成浇筑安装,实现海底隧道的全线贯通。

在此一周前,几千里外的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到这片湾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无论是飞架东西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还是国家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都将大大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脚步,让东西两岸、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加速流通。其中,珠江东岸的核心城市香港、深圳,更被视为珠三角国际化城市群的发动机。

在此背景下,地处穗港深经济走廊中心,长期受益于港深辐射的东莞,将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与挑战?东莞如何应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与城市竞合的变局?

答案早已有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曾多次用“窗口期”“突围”等字眼形容东莞当下面对的紧迫形势,并告诫全市要保持危机感、责任感。“倍增计划”出炉,“十大行动计划”揭幕,抢抓窗口,占据先机,赢得主动,东莞正在亮剑!

大桥飞架

从香港大屿山出发,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媒体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茫茫的珠江口上,这座世界级超级跨海桥隧工程,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今年年底,港珠澳大桥将按计划通车,珠海至港深的车程将由目前的三四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香港与珠江西岸间陆路客运、货运的成本及时间,将大幅减少,也为三地长远的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

目前,珠江口上只有一座虎门大桥。但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港珠澳大桥以及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路桥轨道,都将是珠江东西两岸的新动脉。

凭借深中通道,中山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唯一直连通道,也把前海、南沙、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连接起来。去年,深中通道主体工程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到2013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驱车到中山仅需20分钟,实现深中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作为上述工程的最大受益者,珠江西岸当地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抢抓交通建设,对接港深辐射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去年年底,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中山市已经安排了600亿元投入“十三五”大交通建设,深度承接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的辐射。重点工程包括加快深中通道主体建设,加快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建设等,谋划开通与深圳机场和前海的客运海上穿梭巴士等。

珠海也同样提出了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契机,力争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目标还获得国家战略的支持: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的《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提出珠三角未来应构建广州、深圳、珠海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的“三角形”快速城际交通网。

秋风未动蝉先觉,企业家们早已看到商机。2015年,有着“亚洲二富”之称的港商吕志和曾对媒体表示:“只要港珠澳大桥一开通,珠海、横琴的发展机会就来了。所以有钱的话你可以来投资珠海和横琴。”吕志和的理由是,香港的辐射能力非常巨大,深圳、东莞的发展无不受益于此。港珠澳大桥一开通,“她(指珠海)就是深圳的翻版”。

去年,深中通道一开工,中山的楼市也开始炒作深圳概念。据腾讯房产中山站一项针对深圳炒房团的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之前已有32%的受访者在中山置业,有38.5%的深圳市民表示未来2~3年内有在中山置业的计划,也有22.2%表示等深中通道开通后再去买。

湾区辐射

如同在呼应两大超级工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到珠三角: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也预示着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11个城市(珠三角九市加港澳),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每个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思索:该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抢抓湾区建设的红利?

答案是多样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今后,大湾区内部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将加快,城市间的产业转移与竞合将更趋明显。

“香港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在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做得好,珠三角高端制造业发达,过去各自发展,目前全球成功模式是软件、硬件、服务缺一不可,三地刚好可以联合起来。比如未来可以实现金融服务在香港,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珠三角。”今年两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其建议上如此写。

目前,内部流通不畅,仍然是粤港澳大湾区媲美东京湾、纽约湾等国际大湾区的最重要障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对此细数了一番:三个相互独立的关税区,没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区域内整体创新合作程度不深,创新资源未能完全实现共建共享;交通枢纽功能不强,区域对外通道、湾区东西岸之间的连接依然薄弱……

话里话外,无一不指向开放与合作。长于区域经济研究的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此分析称: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中,“多圈、多核、叠合、共生”是必然趋势。其中,自由的金融贸易中心香港,和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特区深圳,必然是火车头一样的存在。

在此背景下,珠江两岸产业转移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就认为,以深港为轴心,未来一级辐射圈就不仅仅是东岸的东莞和惠州,还将包括西岸的中山和珠海。他还指出,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就是一个“大手笔”,能极大促进东西两岸的人才、科技以及其他市场要素的流动。

长期以来,珠江西岸很少能享受到深圳的辐射。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15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此前深圳向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转移的企业中,只有2.9%选择去粤西。

对比之下,在港深的辐射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东莞,三十年来制造业快速持续起飞,近年来也依然纷纷获得深圳重大项目转移。陈鸿宇认为,东莞前拥香港深圳、背靠广州这三个超大规模的国际城市,从经济总量、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看,东莞已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核心城市之一。

有了这个底气,东莞胸怀大局顺势而为。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已把“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布局”写进报告。2017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区域协作与对口帮扶。积极争取将水乡经济区、滨海湾开发区和东莞港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重大平台。

危机隐现

种种迹象显示,东莞作为港深产业转移首选城市的地位,即将面临挑战。面对重重变局,东莞从上到下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日前,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在接受《南方》杂志采访时就做出明确判断:未来几年是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的特殊窗口期。“深圳、广州等周边中心城市作为产业高地和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对于我们来讲,必须正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后发展格局的变化。” 梁维东称。

来自市内资促进中心的观点称,未来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点的完成,珠三角周边区域合作与竞争将越趋激烈,尤其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打通,将对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来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竞争,将为东莞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挑战。

据报道,在2016年3月的中山招商引资洽谈会上,来自深圳的项目有18个,总投资额达99.7亿元,占其境内市外项目投资额的三成以上。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有160多家深圳企业落户中山。这种承接速率、规模,大体上已是东莞的三分之一。

“珠江西岸中,珠海、中山这两个市的营商环境并不差,家电等产业比较完善,两大路桥一通,确实可能影响到深圳企业的搬迁选择。深圳企业来东莞(考察项目落户),以前只提到在惠州等地有备选,现在则说同时也在珠海、中山等地看。”市经信局某位负责项目招引的负责人称,“很麻烦的是,这些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算高,而东莞用地已经非常紧张了。”

上述负责人称,现在100亩以上的连片土地,全市已经屈指可数。“水乡片区和其他诸如企石、石排、谢岗这些勉强还有一些土地的镇街,深圳企业还不愿意去,他们更想搬到临深片区或者松山湖。”

也有观点认为,东莞不必过于担忧深圳产业转移的流失。莞深产业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杰敏分析,即便靠近港深的交通区位优势,被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有所削弱,但东莞强大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依然对深圳企业拥有巨大吸引力。

“东莞有的镇街,与其他城市只有一河之隔,土地便宜很多,但深圳过来的企业就是不愿意去。为什么?因为企业觉得去这些地方,当地的办事效率、营商环境等等,比东莞就是差了些。” 王杰敏称。

最近在东莞扩产的深企中控智慧副总经理汪章健也有类似看法:“内地一些城市还打出土地免费的招牌呢,为什么企业不跑去这些地方呢?”他说道,土地、地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要看企业搬来后能不能做大。

据他透露,中控智慧从深圳搬迁到东莞时,体量并不大,苦熬三年才开始迎来产能井喷。“从一开始,东莞各级政府、各部门就对我们十分关心,主动联系帮助解决难题。我们在全国设有多个分公司、研发中心,对比之下东莞政务服务可谓非常高效便捷。”

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巨大的市场,更是东莞的加分项。“譬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十分钟的车程内能找齐所有配套,又譬如装备制造企业,往往50%以上的客户就在东莞,那干吗还得搬去别的城市、然后在东莞设立营销中心、服务点?”王杰敏反问道。

抢窗口期

未来港深辐射的变局,东莞如何应对?梁维东也在接受《南方》杂志采访时说得清清楚楚:东莞应该抓住未来这3至5年的窗口期,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

他还具体阐述了三个措施:一是在产业增量上狠抓招商引资,集聚高端资源,引进一批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优质项目和先进产业集群;二是在产业存量上,通过实施“倍增计划”,在市镇扶持一批存量优势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促进全市产业总量扩张和集约发展;第三是强化产业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主动对接珠三角全域规划,加快融入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步伐,深化穗莞战略合作,共同构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东莞今年大力推行的“十大行动”计划中,则隐含着部分具体的招数。譬如,东莞将“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列为“十大行动”的首条。诸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更直指吸引港深优质项目、人才等方面的软肋。

在近日东莞报业全媒体“走基层·促倍增”系列采访中,临深片区几乎每一个镇的镇委书记,都对此深有感触。有的大吐苦水:“镇里有一小半人工作在东莞,休息在深圳,我们为了把他们留下来绞尽了脑汁,学校、医院这些不断升级。”有的雄心勃勃:“我们镇有山有湖,就差海了,如果能修建一个海湾大道作为一个景点,相信会给镇里加分不少。”

苦水和雄心,最终都化为了各镇街抢抓机遇的行动。与深圳一河之隔的手机名镇长安对此得心应手。按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的说法,接下来长安将在道路交通、产业、金融、贸易、环境和管理等各方面对接深圳的“溢出效应”。

也就是说,东莞的镇街不再只单纯地引进制造环节,而是全面对接。譬如,长安镇还准备建创新大厦,迎接深圳的优质、重点、研发企业进驻长安;同时通过科技商务区和配套的人才住宅区,对接深圳逐步外溢的高端产业和优质生活需求,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

  陈鸿宇则对记者表示,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第一个抓手是交通对接,第二个抓手则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东莞要进一步提升路网密度、质量,同时要在大湾区整体统筹之下,探索能否将东莞建成珠江口东岸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管道运输的重要枢纽。

如今,东莞全市融入深莞穗一体化的交通建设越来越被重视。今年,东莞将推动赣深客专东莞段动工建设,推进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建设,其中穗莞深城轨年内要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在高快速路网上则将抓好深圳外环东莞段、虎门二桥等的建设。

在镇街,长安镇宣称未来五年将建成三座跨线桥,直接从长安深入深圳腹地;凤岗镇在考虑加快深圳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东延长线的建设,同时加强凤岗镇雁田村到深圳横岗街道的县道X251建设等等。

“无论是路桥的辐射,还是湾区的影响,这些都是未知数。打铁还需自身硬,说到底,东莞的发展不光要靠外部合作,更要靠自身的内生动力。”陈鸿宇称。

相关:港珠澳大桥 东莞
作者:东莞日报 来源:东莞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微信告知。YGA.cn 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YGA.cn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湾区城市群】或和作者YGA.cn (无注明来源的,YGA.cn 保留追究责任权利)
相关阅读